我们为什么被大V的观点左右?
- 因为缺乏独立性和判断力
- 推荐书籍《学会提问》
- 提问的根源在于批判性思维
什么是合理有效的提问?
- 通过一套逻辑自洽的标志筛选和论证观点,并形成自己的结论
- 大众接受式思维:海绵式(不加选择接受)、淘金式(选择接受)
- 弱势批判性思维:抵制和驳倒那些与自己意见不同的、强势批判式性思维:过分信赖某一关键问题,并一视同仁
- 大众常陷于价值观的堡垒而妨害了真正的讨论与思考
- 批判性思维是为了寻找更好的结论,做出更合理的决定
针对问题提问
- 论题观点:描述性(现象还原)、规定性(什么对什么错)
- 结论围绕话题,推理最终得出
- 理由/论据:支持结论的理由
- 理由-结论-假设:价值观假设(警惕)、描述性假设(默认事实)
针对推理过程提问
- 推理过程谬误:客观事实、唯一服务
- 证据可信度:直觉、个人经历、典型案例、当事人证词、专家意见、个人观察、研究报告、类比
- 理由不可替代性,才能有说服力,因果关系而非相关性
- 统计数据的欺骗性:不知来历和立场偏颇
如何总结性提问?
- 重要信息重新检视
- 重新从结论里还能得出哪些结论
运营人的自检模型
- 问目的:长短期、数据增长还是用户需求
- 问理由:必须程度、为什么必须、支持的理由
- 避免歧义和模糊:明确、指标数据、手段、流程、量化
- 问假设:支持假设、前提假设
- 排漏洞:自查
- 可信度:数据和案例支持
- 方案唯一:最优方案
- 结论推到数据:是否影响其他数据,如何辨别
接受还是拒绝一个立场,感情上的依恋绝不应该成为最重要的基础。
一厢情愿是批判性思维的最大劲敌。
在对这样的数据做出反应之前,我们先要问一声它们要怎么得出来的。